Gymnomad Taiwan Logo

懷孕可以重訓嗎?婦產科醫師&教練分享孕婦重量訓練的好處、風險與安全原則

孕婦不要拿重物?動胎氣會流產?兩位資深婦產科醫師與妳破解迷思!「重訓安全且好處多多!」本文解析孕婦運動的三階段訓練重點、禁忌、風險,並教你如何找專業教練,讓媽媽與寶寶都受益

發布日期:09.25.2025

|

最後更新:09.25.2025

懷孕可以重訓嗎?婦產科醫師&教練分享孕婦重量訓練的好處、風險與安全原則

為什麼越來越多孕婦開始從事重訓健身?

孕產婦運動的好處眾多,且風險是可以控制的!本文教你如何在安全、有效的情況下進行訓練|圖源:橡體學院
孕產婦運動的好處眾多,且風險是可以控制的!本文教你如何在安全、有效的情況下進行訓練|圖源:橡體學院

過去人們總認為「懷孕不能動,動了會動胎氣」,但這樣的觀念早已被推翻。

本文專訪到擁有超過40年經驗,台中澄清醫院婦產科主任謝保群醫師分享臨床經驗,有規律運動的孕婦,不僅生產過程更順利,產後恢復也更快速。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與世界衛生組織(WHO)也都建議孕婦在沒有特殊禁忌的情況下,每週應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而重量訓練,正是幫助孕婦強化肌肉、穩定核心、減少生產壓力的重要工具之一。

謝保群醫師:「一個人運動,兩個人受益」|圖源:健身遊牧
謝保群醫師:「一個人運動,兩個人受益」|圖源:健身遊牧

孕婦可以做重量訓練嗎?

孕婦到底能不能重訓,醫師這樣說

「孕婦是可以從事重量訓練的!」現任禾馨婦幼診所婦產科的烏烏醫師,多年來大力提倡孕產婦接受肌力訓練的好處,也幫肌力與體能教練們建立正確的訓練知識。

「近幾年來隨著運動興起與科技的進步,醫界對懷孕婦女運動的觀念也在改變。」謝保群醫師也分享:「適度的重量訓練能維持肌肉力量,對孕期健康與日後的生產都有好處。」

烏烏醫師是國內孕產婦訓練的大力推動者。擁有超過16年的婦產科臨床經驗,現職於禾馨婦產科|圖源:烏烏醫師
烏烏醫師是國內孕產婦訓練的大力推動者。擁有超過16年的婦產科臨床經驗,現職於禾馨婦產科|圖源:烏烏醫師

孕婦做重量訓練有風險嗎?

每一種族群都有訓練風險,以及安全注意事項

肌力訓練或許是最有效、最安全、最持久的孕期訓練模式。」烏烏醫師強調,「肌力訓練較不容易因為身形改變、恥骨痛、骨盆痛等孕期的不舒服而被迫中止。也可以透過各種細節調整,讓孕婦無痛練到最後。」

為了幫助體能教練能清楚判斷高風險狀況、了解孕期生理狀態、安全訓練原則及避免事項,烏烏醫師開立《孕期與產後肌力訓練實務培訓》課程,至2025年已有超過500位學員結業,成為具備孕產婦訓練專業知識的教練群。

延伸閱讀:教練如何安心教孕婦?孕期與產後訓練實務課程心得

烏烏醫師的培訓課程幫助體能教練、瑜伽、皮拉提斯老師,以及運動愛好者了解孕產婦運動的專業知識
烏烏醫師的培訓課程幫助體能教練、瑜伽、皮拉提斯老師,以及運動愛好者了解孕產婦運動的專業知識

打破「重訓會流產或早產」的迷思!

懷孕運動不會造成流產或早產。」

烏烏醫師強調,目前沒有任何醫學證據顯示個階段的流產是因為運動產生大多數的早期流產是因為胚胎本身發育不正常,運動也不會對胚胎發育造成影響

當我們詢問謝保群醫師,孕婦是否會如同古裝劇中,一個動作過大或情緒不穩,就不小心動了胎氣導致流產這種狀況,「很少有遇到做運動的媽媽突然出現問題。」

謝醫師笑著回答:「過去根深蒂固的『胎氣』觀念,已經慢慢隨著科學進步,改變為更重視在懷孕過程中肌力訓練的重要性了。」

「子宮比你想的更強大!」媽媽的身體並沒有這麼脆弱,流產的原因通常也不一定來自於運動|圖片來源:橡體學院
「子宮比你想的更強大!」媽媽的身體並沒有這麼脆弱,流產的原因通常也不一定來自於運動|圖片來源:橡體學院

「隨著女力覺醒,在運動賽場上我們也常常看到很多女性的體能方面都不輸給男生,所以他們的生產的過程應該都是會比較順利。」謝保群醫師分享。

在2024巴黎奧運的賽場上,你也可以看到懷孕運動員身影。包含懷有六個月身孕,來自亞塞拜然的射箭選手亞拉古爾·拉馬扎諾娃(Yaylagul Ramazanova),以及來自埃及,26歲,懷孕7個月的擊劍選手納達·哈菲茲(Nada Hafez)。兩人分別進入最終32強與16強賽,仍然能保持體能與技術水準。

射箭選手Yaylagul Ramazanova個人IG

View post on Instagram
 

擊劍選手Nada Hafez個人IG

View post on Instagram
 

孕產婦訓練的好處

孕期運動對媽媽與胎兒的影響

謝保群醫師分享:「適當的運動可以減少懷孕時母親的一些合併症,譬如說妊娠糖尿病、妊辰高血壓。」

媽媽的適當的運動,可以讓胎兒跟媽媽更健康平安度過孕期。「媽媽的合併症少,胎兒的合併症少,兩個的合併症都會比較都比較少。」所有一句話說「一人吃兩人補。」一個人運動,對兩個人的健康改善都會有好處

運動對懷孕及產後恢復的優點

  1. 胎盤功能提升
  2. 減少孕期下背痛等不舒服
  3. 維持體能、增加核心肌力
  4. 減少懷孕併發症,如:妊娠糖尿病、妊辰高血壓
  5. 加速產後恢復,減少漏尿
Ken教練帶領他的姐姐舉起100公斤的槓鈴。持續訓練懷孕後期少了很多腰部及下肢的不舒服,也讓姐姐生產順利|圖源:健身遊牧
Ken教練帶領他的姐姐舉起100公斤的槓鈴。持續訓練懷孕後期少了很多腰部及下肢的不舒服,也讓姐姐生產順利|圖源:健身遊牧

孕期保持活動量,讓生產過程更順利

以謝保群醫師臨床經驗分享,許多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孕婦,在面對生產時的壓力通常較小

他們的身體狀況、肌肉力量與活動能力都比較穩定,也更能應對生產過程中各種體力與心理的挑戰。

相較之下,若長期久坐、生活作息不規律、缺乏運動的孕婦,在生產時反而更容易出現併發症或卡關。

「曾有位護理師同事,上班到一半就去生產了!」謝保群醫師分享個人經驗。

護理師的工作步調緊湊,常在病房和辦公室間來回奔走,相較於坐式工作者,活動量大很多。

「她的生產過程非常順利,等到同事們下班探望時,她已經生完了,母子均安。大家驚訝又替她開心,沒想到她來上班,卻順便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謝醫師笑著說。

只要掌握正確的運動方式與節奏,不但能讓生產更順利,也能為產後恢復打下良好基礎。簡單來說,「不要怕動,怕的是動得不對。」

Ken教練與他的學生。當看到客戶順利產下健康的寶寶,母子平安,也是教練最大的成就感!|圖源:健身遊牧
Ken教練與他的學生。當看到客戶順利產下健康的寶寶,母子平安,也是教練最大的成就感!|圖源:健身遊牧

孕婦運動有哪些風險與應避免的情況?

孕婦不建議做的運動類型

禁忌運動條件運動範例原因
環境壓力、
氧氣供應改變
水肺潛水、
自由潛水、
高海拔運動
壓力變化
缺氧危險
胎兒無法代謝氮氣
長時間
高強度運動
競賽型長跑
如:馬拉松
長時間高強度
造成缺氧、過度疲勞
腹部容易
受撞擊運動
籃球、排球、
格鬥等
撞擊、跌倒、
腹部受傷
容易滑倒的運動滑雪、騎馬、
攀岩等
撞擊、跌倒、
腹部受傷
高強度
爆發訓練
舉重
CrossFit競賽
劇烈腹壓、
增加跌倒風險
高海拔運動高山健行、登山
(高於2500 公尺)
缺氧、胎盤供血不足
高山症風險
溫度劇烈變化熱瑜伽
桑拿後劇烈運動
體溫過高
影響胎兒神經發育

表格資訊來源:部分參考《孕期與產後肌力訓練實務培訓》,並由健身遊牧整理

孕產婦重訓時常見的風險

謝保群醫師指出,以下5種情況需避免或謹慎觀察:

  1. 憋氣用力(努責效應):可能影響胎兒供氧
  2. 骨盆壓力過大:提高尿失禁與骨盆鬆弛風險
  3. 韌帶受傷:因懷孕分泌鬆弛素,關節較鬆易受傷
  4. 子宮過度收縮:出現頻繁收縮須立即停下
  5. 代謝異常:過度疲勞或乳酸堆積,可能影響胎兒健康

此外,血壓高於140/90、心跳不穩、胎動減少等情況,也應與醫師或教練即時回報。

什麼時候孕婦需要暫停運動?

當然,訓練還是有一些原則要遵守,謝醫師特別指出兩點:

  1. 避免下墜感 —— 像跳躍或高衝擊性的動作容易增加骨盆壓力,並不適合孕婦。
  2. 避免引發子宮收縮 —— 當運動強度過高,出現明顯的子宮收縮,就表示要立刻停下來。

孕婦不是不能做重量訓練,而是要掌握強度與安全原則。適度的訓練能帶來益處,但一旦過度或出現警訊,就必須立刻休息或就醫檢查,避免風險

孕期高風險或醫師明確禁止

  • 早產風險(子宮頸閉鎖不全、早期宮縮)
  • 胎盤異常(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
  • 多胞胎妊娠(尤其有早產風險時)
  • 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
  • 嚴重心臟病或肺部疾病

運動中或運動後出現的警訊

  • 陰道出血或有落紅
  • 明顯或持續的子宮收縮、腹痛
  • 胎動明顯減少
  • 呼吸困難、胸痛、頭暈、昏厥
  • 下肢腫脹、劇烈疼痛(可能為血栓)
  • 羊水滲漏
孕期可以保持謹慎小心,但若能具備更多知識,就能幫助孕婦們不用過度擔憂|圖片來源:橡體學院
孕期可以保持謹慎小心,但若能具備更多知識,就能幫助孕婦們不用過度擔憂|圖片來源:橡體學院

孕期三階段,怎麼運動最安全?

隨著每段孕期身體變化,媽媽們也需要隨之調整運動的強度、頻率或型態

以下內容整理自謝保群醫師的訪談,和烏烏醫師在課程中的指導建議,針對各個孕期需要注意的事項進行說明,並提供更詳細的注意事項。

若對運動課表、計劃菜單、訓練方式想進一步的了解,歡迎報名課程《孕期與產後肌力訓練實務培訓》,或聯繫健身遊牧推薦的孕產婦訓練專業教練群

第一孕期:0到12週

  • 可維持運動習慣
  • 降低強度、適時休息
  • 注意不正常出血

每個人的身體狀態都不一樣,謝保群醫師提醒:「第一孕期是胚胎著床關鍵期,若平常已經有固定的運動習慣,可以維持運動,但需要適度的減量。」

如果過去沒有運動習慣,可以透過散步、游泳、水中走路、瑜伽等,讓身體保持每日基本活動量。餐後散散步也能減少血糖的波動。

一旦發現有陰道出血等先兆性流產現象,應避免運動,並且尋求醫師協助

沒有出血或不良狀況,初期懷孕運動不要停。」烏烏醫生也分享:「如果一直都有規律訓練,第一孕期不需要調整運動內容。」

如果停下來再開始運動,很容易對懷孕過程中身體變化感到陌生,尤其是腹部一直被撐大,核心力量控制變差,反而容易造成運動傷害。

第二孕期:13到27週

  • 可恢復正常活動
  • 增加運動頻率
  • 注意早產跡象

此時當胎盤逐漸穩定,孕期的不舒服感受開始緩解,體能狀況也慢慢恢復,是最推薦開始進行重量訓練的階段,對已經有運動習慣的媽媽們,訓練強度也可以慢慢增加。

沒有運動習慣,也可以透過散步、游泳、水中走路、瑜伽、飛輪等運動開始

烏烏醫師在課程中指出,這段期間能高效率訓練骨盆底肌群、核心穩定度與四肢力量,為生產做準備。「但此時胎兒羊水量增加,導致腹內壓變大,若在訓練時有漏尿情況,則需要減輕重量。」

謝保群醫師也提醒:「在懷孕24到28週以後,胎盤就會分泌鬆弛素,會讓關節變得更鬆。」在動作時要避免爆發力、或猛然用力的情況。因此,瑜伽、皮拉提斯等注重控制的訓練方式也很適合在第二孕期的媽媽們。

第三孕期:28週以上

  • 避免外力撞擊腹部
  • 保持運動強度適中
  • 留意身體狀況,定期檢查

此階段胎兒體重快速做加,肚子隆起明顯,建議減少衝擊與過高強度負荷的訓練

謝保群醫師提醒,運動時需避免憋氣(努責效應)、過度用力。並觀察是否有喘不過氣、下墜感、子宮緊縮等早產徵兆,一旦發生就要立即就醫。

對孕婦來說,此時體重約會增加10公斤,身體部位的疼痛、腹部撐得更大,容易喘、累、漏尿等情況,是相當辛苦與充滿壓力的。

「在教學上,這時期更要強調客戶身體的感受與即時回饋。」教練資歷超過8年,擁有數十位孕婦學員的Ken教練分享他的經驗:「在安全與循序漸進的帶領下,客戶仍然能維持訓練強度,並且持續進步!為生產做到最佳準備。」

懷孕後期體能下降,加上準備要當媽媽,運動的動力會大幅下降。「這個階段的心理建設很重要!」烏烏醫師在課程中提到:「為了減少孕婦負擔,在這個階段可以使用固定式器材、坐著練、加強上肢部位。」

孕婦能做哪些安全的重量訓練?

《孕期與產後肌力訓練實務培訓》培訓課程中,除了主要講師烏烏醫師,也邀請到擁有豐富孕產婦訓練經驗,且本身自己生過兩胎的哇哇教練,分享她的教學經驗與建議的動作設計。

擁有豐富孕產婦教學經驗的哇哇教練自己也生過兩個寶寶,並在孕期中維持訓練習慣|圖片來源:橡體學院
擁有豐富孕產婦教學經驗的哇哇教練自己也生過兩個寶寶,並在孕期中維持訓練習慣|圖片來源:橡體學院

資深教練推薦的五個動作

  • 彈力帶核心抗旋轉
  • 高腳杯深蹲
  • 羅馬尼亞硬舉
  • 高跪姿肩推
  • 俯身划船

Ken教練分享:「在教學實務上,我們會用彈力帶、藥球、瑜珈球這類低風險器材來引導孕婦肌力訓練。重點不是重量多重,而是動作穩定、呼吸順暢、有無代償。」

給孕產婦的安全訓練原則

安全條件注意事項
環境安全1. 保持室內通風、舒適溫度
2. 減少地板高低差或器材散落導致跌倒
3. 穿著適合的鞋子與服裝
訓練姿勢1. 避免久站、久坐
2. 避免維持同姿勢太久
3. 重視動作品質大於重量
避免動作1. 避免跳躍動作,減少跌倒風險
2. 避免平躺動作,導致頭暈
3. 避免劇烈晃動或頭低於心臟,導致頭暈
4. 避免爆發、過快的動作,減少韌帶拉傷
營養補充1. 提供高升糖補給品避免低血糖
2. 訓練過程多補充水分
個人化訓練1. 每位孕產婦的狀況不同,需根據個人體能調整
2. 適應不同孕期與產後階段的調整
專業指導1. 由教練帶領比自己訓練更安全
2. 選擇具備研習經驗或合格證照的體能教練
3. 監測身體反應如:量血壓、詢問是否頭暈等

表格資訊來源:烏烏醫師、謝保群醫師;健身遊牧整理

如何找到適合的孕產婦訓練教練?

專業孕產婦訓練的養成

因為角色的特殊性,過去常常發生孕婦想運動卻找不到懂的人帶,教練想教卻又怕出事。現在越來越多以孕產婦訓練為主題的培訓課程陸續開立,幫助教練補充專業知識與教學實務經驗。

擁有超過500位以上的教練學員,《孕期與產後肌力訓練實務培訓》的講師烏烏醫師與我們分享:「有接受訓練的孕婦,在孕期較少有明顯的姿勢失衡與疼痛問題,產程也更穩定,心理狀態也更穩。產後的恢復能力大幅提升,對於照顧嬰兒的體力與情緒穩定度也更好。」

謝保群醫師分享:「一位合格的孕產婦運動教練,不僅是運動專家,更需深入了解懷孕生理變化。」諸多細節體現在:是否會協助孕婦監測運動前後的血壓?是否具備人體解剖學與肌動學知識?是否持續累積專業培訓證照與豐富的實務經驗等?

孕產婦的身體較一般人更為敏感,找到具備專業知識與訓練的教練,才能保障自身與寶寶的健康|圖源:健身遊牧
孕產婦的身體較一般人更為敏感,找到具備專業知識與訓練的教練,才能保障自身與寶寶的健康|圖源:健身遊牧

若想要找教練,可以觀察以下幾點:

  • 教練的本職學能介紹,是否能協助客戶解決問題?
  • 對孕產婦族群的背景知識,是否有相關證照與研習經驗?
  • 孕產婦學員的教學經驗與時數

如何選擇合適的課程?

孕產婦的身體狀況差異很大,因此選課時,建議先評估自身需求與時間彈性。如果想要獲得更專屬的安全指導,一對一私人課程能針對個人孕期、產後恢復狀況來設計訓練內容,降低風險、提升效率

而若是希望多一點社群氛圍,小班制課程通常有 4–6 人,氛圍輕鬆互動,價格也更實惠,適合需要陪伴與鼓勵的孕媽咪。

課程費用與市場行情參考

目前台灣市場上,一對一孕婦私人教練課程費用約落在 1,500–2,500 元/堂,依照教練資歷、場館地點而有所不同。

小班制課程則多在 500–800 元/堂。若購買課程方案或套票,通常會有優惠價格。讀者可以依據預算、需求與便利性來選擇最適合的模式。

立即預約體驗課程

想開始孕產婦訓練,可以先預約一次體驗課程,藉此確認課程氛圍與教練風格是否符合需求。

若仍有疑慮,也可以先透過線上或電話免費諮詢,了解自身狀況適合的運動方向。若你正在尋找合格教練,健身遊牧提供具備孕產婦專業培訓背景或醫療單位合作經驗的教練,確保訓練過程安全。行動的第一步,不必太大,重點是開始,並讓自己與寶寶更健康。

專業孕產婦訓練教練推薦

健身遊牧推薦:專業孕產婦訓練教練

教練城市區域個人簡介個人頁面連結
Ken教練台北
新北
松山、大安
中和、永和
超過10位以上的孕產婦客戶
課程細緻溫柔
循序漸進安全性高
教練介紹
大豬教練新北
桃園
林口
龜山
特殊族群訓練專家
本身也擁有一胎寶寶孕期訓練經驗
教練介紹
Zia教練台北松山擁有中醫師背景
擅長訓練特殊族群、
及孕產婦訓練
教練介紹

牧牧(Ken)教練:松山區、大安區、中和區、永和區

大豬教練:林口、龜山

Zia教練:松山區



結語:一個人運動,兩個人受益

懷孕,不該只是靜靜等待,而是主動迎接新生命的旅程

正如謝保群醫師所說,「一個人運動,兩個人受益。」規律且適當的運動,能幫助媽媽維持血壓穩定、預防妊娠糖尿病、改善孕期情緒,甚至降低剖腹產與難產的風險。

烏烏醫師在課程中也強調,透過像是骨盆穩定訓練、呼吸控制練習等專項運動,能為媽媽的產後恢復打下紮實基礎。

大量研究指出,從備孕開始便進行適當訓練的婦女,在生產與產後的適應期也更順利。無論是散步、孕婦瑜珈,還是經專業教練安排的重量訓練,只要循序漸進、符合個人體質,每位準媽媽都值得擁有一段充滿能量的孕期時光。

安全,始終是孕期運動的第一原則

謝醫師在訪談中明確指出:「不是不能動,而是要正確地動。」尤其在第二孕期進行重量訓練時,更需要專業教練協助判斷孕婦的骨盆穩定度、關節活動範圍與核心控制能力。

Ken教練則從實務經驗提醒,孕婦教學除了要觀察早產徵兆與血壓變化,也要善於傾聽個案的身體反應,並靈活調整課表內容。專業的指導不只是為了安全,更是讓孕期訓練真正發揮功效的關鍵。

如果你是正在備孕、懷孕,或是教練群的一員,記得:選對人、選對方式,才能讓孕期運動成為支持媽媽與寶寶的強大力量。

FAQ:常見孕婦運動問題解答

--

本文作者: Tim|GymNomad健身遊牧站長

8年肌力與體能訓練教練經驗,專長為新手建立動作控制與矯正性訓練、銀髮族肌力訓練。和善親切的外表下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及對學員訓練動作高標準的嚴格要求。比起舉起大重量,更重視身體正確的結構排列、動作出力時肌肉骨頭關節順序,自然達到健康強壯的目的。

擁有個人教練及企業團體課程教練經驗,擅長與各類型客戶溝通。藉由過去職場帶領團隊中培養的Coaching技巧,在訓練及生活中面面俱到地解決客戶的疑難雜症。

延伸閱讀

© 2025 Gymnomad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