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mnomad Taiwan Logo

慢性病病友安全重訓的4個重要須知: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心血管疾病

讓熱愛重訓的護理師Gina與你分享,如何在安全、有效的情況下養成正確的運動方式與習慣,與症狀共存,達到永續健康

發布日期:04.12.2024

|

最後更新:04.12.2024

慢性病病友安全重訓的4個重要須知: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心血管疾病

養成運動習慣,是慢性病友的必修課

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重訓可以幫助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甚至減緩病情。

但需要知道的是,儘管重訓是一項有益健康的運動,並不是所有患者在病情當下都適合,過於劇烈或複雜的訓練型態。

慢性病類別眾多,不同類型患者,在運動上有各自的注意事項需要遵守

這篇文章要與大家分享,病友在運動時需要先建立的基本觀念

慢性病友重訓前的五個準備步驟

第一步:由醫療機構評估可以做的運動項目

開始重訓前應諮詢醫生,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才開始制定適合的運動計劃。

第二步:了解自己該注意什麼、禁止事項

閱讀本篇文章,及諮詢醫師、護理師、治療師等具備專業衛教知識的專家,協助釐清運動時的注意事項。

第三步:準備合適的運動服裝

避免過緊的褲子及上衣;夏天能散熱、透氣,冬天可以保暖禦寒,降低溫度對身體的負擔。糖尿病病友需要避免赤足運動。

第四步:學會正確的訓練動作與器材使用方式

訓練過程建議由專業教練帶領進行,減少器材使用不當對自己身體造成的負擔與風險。

第五步:循序漸進的訓練過程,避免過度疲勞

讓自己在身體可負擔的情況下持續進步,避免躁進的追求成長。

給各種慢性病友的四個運動建議

心血管疾病運動注意事項

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種類眾多,包含:

  • 動脈硬化
  • 高血壓
  • 心肌梗塞
  • 心律不整
  • 周邊血管疾病及動靜脈瘻管(洗腎瘻管)狹窄
  • 二尖瓣脫垂
  • 心臟衰竭
  • 冠狀動脈疾病

先與醫師諮詢後,了解在自己的症狀下有哪些注意事項。

「心血管疾病病友」該做什麼:

  • 確實測量並記錄血壓、心跳
  • 運動需準備保護措施,例如:舒適及保暖的鞋、襪
  • 定期運動,生活中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
  • 外出運動注意事項:
    • 應隨身攜帶舌下含片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 攜帶就醫卡片。若有不適發生時,他人可協助就醫

記錄血壓、心跳的目標是為了觀察血壓變化,以及心跳的變化。假如血壓太高太低都要避免再進行運動,應該先暫緩或是先休息再進行運動,把危險因子降到最低。有了紀錄,往後回診跟醫生討論、調整藥物、或調整運動強度,都能更方便的進行有效溝通。

「心血管疾病病友」能做什麼:

  • 下肢是人體的「第二個心臟」,多做下肢訓練對心臟是有幫助的
  • 初學者養成運動習慣,可訂定以下目標:
    • 每週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每週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
    • 一週2次肌力強化運動,初學者可以進行的下肢訓練如靠牆半蹲
  • 伸展背部肌肉,減少駝背

許多心臟、肺部及胃部功能不好的人,多有駝背的現象。駝背時,由於上胸椎傳導至心、肺、胃的神經受到壓迫,間接會使心、肺、胃的功能受到影響。因此多做「背部伸展運動」,對改善心、肺、胃的功能很有幫助。

「心血管疾病病友」注意什麼:

  1. 運動量應循序漸進。以運動、休息、再運動的間斷方式、慢慢增加運動量
  2. 避免天冷運動,減少氣溫下降對身體造成的負荷
  3. 若有心臟手術病史者,須經心臟醫師評估,再參與運動
  4. 把握一個原則:長時間且持續,有點喘又不會太喘
  5. 有氧運動時,儘量保持心跳在處方設定範圍內。須接受心肺運動測試決定運動心跳率
  6. 運動後應視疾病的需求補充水分。防止水喝不夠的脫水發生,或喝太多水造成負擔
  7. 避免赤足運動

保暖的重要性是因為不要在突然忽冷熱的環境活動,因為造成心臟負荷大,讓心臟會加重不適感。

舒適的環境,通風良好的環境讓每個人運動起來更加愉悅。

心血管疾病通常多少會影響四肢末梢循環,造成血液循環沒有來得這麼好,所以還是避免赤腳運動。

「心血管疾病病友」禁止什麼:

  1. 若運動前脈搏已超過每分鐘100下且有疲憊不適時,應暫停該日的運動
  2. 若運動時或運動後出現下列費力症狀,需立即停止活動。若充分休息後症狀未緩解,可先行服用舌下含片,並儘快就醫
    1. 胸悶不適
    2. 頸部、肩部、手臂、燒灼感
    3. 頭暈、昏眩
    4. 冒冷汗
    5. 噁心、嘔吐
    6. 呼吸困難
    7. 觸摸不到脈搏
    8. 嘴唇發紫或嚴重蒼白等症狀

高血壓運動注意事項

高血壓的成因有很多:長期不佳的生活習慣、慢性工作壓力、重口味的飲食習慣、缺乏運動,或者先天遺傳等都可能造成高血壓。

藥物控制、飲食調整、改變生活型態之外,運動也能減緩高血壓的影響。

「高血壓病友」該做什麼:

  1. 確實測量血壓紀錄血壓
  2. 運動前要先暖身;劇烈運動後不要馬上停下來,應做適度緩和運動
  3. 運動時需準備充足保護措施,像舒適及保暖的鞋、襪等

「高血壓病友」能做什麼:

  1. 若沒有運動習慣,請先從低強度開始,循序漸進
  2. 每週至少三次,每次超過 30 分鐘的運動

「高血壓病友」注意什麼:

  1. 注意天氣狀況。不可在寒風刺骨的冬天運動,也不可在太悶熱的環境下運動
  2. 不可在運動過後,全身仍然很熱的情況下做冷水浴,避免血壓急遽上升或下降
  3. 不要在飯前或飯後一小時內運動,最好飯後一到二小時
  4. 運動當中如果感覺身體不適,應立即停止,防止過度疲勞
  5. 補充足夠飲水量,並注意不要喝太冰的水,引起身體刺激

「高血壓病友」禁止什麼:

  1. 運動過程避免閉氣。當閉氣停止後,突然增加心搏出量和繼續增加周邊阻力,血壓會有過度突增的現象
  2. 收縮壓若超過 200mmHg ,及舒張壓超過115mmHg,請暫時不要運動
  3. 在訓練過程中請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和症狀的變化
  4. 如有下症狀,應減少運動量或暫停運動:
    1. 心絞痛、
    2. 頭痛、頭眩、
    3. 心律不整、
    4. 咳喘、呼吸困難
    5. 噁心、嘔吐

糖尿病運動注意事項

「糖尿病病友」該做什麼:

  1. 確實測量血糖、並完整紀錄血糖
  2. 勿在空腹或飯前運動,避免發生低血糖
  3. 隨身攜帶預防低血糖的食物。如:方糖、含糖飲料
  4. 運動需準備保護措施,如:舒適及保暖的鞋、襪,避免赤腳

「糖尿病病友」能做什麼:

  1. 每週三到五次的有氧運動,每次超過30分鐘,每週超過150至少分鐘
  2. 搭配每週二到三次的肌力訓練

「糖尿病病友」注意什麼:

  1. 預防低血糖:運動會消耗大量的糖份使血糖下降,可能出現低血糖的情形。運動時要隨時察覺自己的身體反應
  2. 預防脫水:運動時為了散熱,身體會流失較多的水分。因此運動前、中、後應隨時補充水分
  3. 胰島素注射者不要在運動部位注射胰島素,以免加速藥物作用
  4. 運動時結伴而行,不要單獨行動。隨身攜帶糖尿病識別卡、識別手環

「糖尿病病友」禁止什麼:

  1. 測量血糖值高於250mg/dl,或低於80mg/dl不宜運動
  2. 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臟病的危險較高。運動時如出現眩暈、噁心、胸痛、視覺異常或過度疲勞時,應停止運動,並立即諮詢醫生的意見

糖尿病一定禁止赤腳運動!

因為糖尿病患者四肢循環較差,腳趾跟腳跟的感受性也相對的遲鈍,所以有一點傷口非常變成糖尿病足。

且糖尿病患者的傷口照護不易,所以建議患有糖尿病的學員一定要穿上合適舒適的鞋襪,來保護自己的足部

腎臟病運動注意事項

「腎臟病病友」該做什麼:

  1. 規律運動。安排定時定量,長期的運動計畫
  2. 透過運動流汗,加速排除尿毒素
  3. 準備適合服裝與保護措施,例如舒適保暖的鞋、襪
  4. 與醫師討論適合的喝水量,避免脫水或過度飲水

「腎臟病病友」能做什麼:

  1. 每天花至少10分鐘,執行上下肢伸展與柔軟操。提升全身活動度,分鬆心情
  2. 每週三天執行阻力訓練提升肌耐力,預防骨質疏鬆。洗腎病人可選擇非洗腎日訓練
  3. 慢性腎臟病第一、第二期的腎友可以進行肌力訓練(例如:舉啞鈴、重訓器材)
  4. 慢性腎臟病第三、第四期的腎友可以進行肌耐力訓練(例如:腳踏車、登山、慢跑)
  5. 慢性腎臟病第五期的腎友則建議以緩和運動為主(例如:太極、瑜珈)

「腎臟病病友」注意什麼:

  1. 運動時需有人在旁陪伴
  2. 選擇位於乾淨、明亮、安全的空間運動
  3. 不建議「每天」連續運動。因為運動後產生的廢物,腎臟需要需要一到二天代謝
  4. 如果有安裝瘻管,上肢進行阻力訓練時阻力重量應小於2.5公斤

「腎臟病病友」禁止什麼:

  1. 血液透析過程中,也可從事簡單的下肢肌耐力活動。但透析結束後6小時內不建議運動
  2. 腹膜透析病人應避免增加腹壓或影響腹部之劇烈運動,如:深蹲、仰臥起坐等
  3. 若運動過程中發生以下狀況,應立即停止動作並緩和下來:
    1. 頭暈
    2. 過度喘
    3. 冒冷汗
    4. 噁心
    5. 胸悶或胸痛
    6. 血壓下降或上升太高
    7. 疲倦無力

正確的運動方式,幫助慢性病病友更健康

為大家總結上述各種類型慢性病通用的注意事項:

  1. 達成每週充足的運動時數很重要(國健署建議的333原則)
  2. 循序漸進的訓練強度,避免過度疲勞
  3. 準備舒適的裝備:衣物、鞋、襪
  4. 隨時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不舒服就停止運動,並洽詢醫療專業
  5. 注意各種類型疾病的進食和飲水量建議,避免缺水或低血糖
  6. 確實記錄血糖、血壓,作為醫師診斷參考
  7. 建議在專業教練指導下進行訓練,且避免單獨運動

不論今天身體的狀況如何,都能找到適合的運動處方。

在醫師評估與診斷為依據,與專業的教練討論,依照雙方指示下安全進行,才能達成永續健康的目標。

健身遊牧推薦教練群」帶慢性病友客戶安心從事運動

推薦「小杜教練」的原因: 小杜教練與開蘭安心診所合作的運動教練,在醫療端的指導協助下,學員可以安全的從事運動。

推薦「果醬教練」的原因: 果醬教練是一位職能治療師,同時也是一位特殊族群訓練教練。主要教學的對象是高齡族群、特殊族群(代謝疾病、三高、腦中風慢性期、虛弱等)、或者想學習如何預防工作傷害及預防運動傷害。

推薦「Eric 伯維教練」的原因: Eric教練是運動醫學系畢業,迄今十餘年接觸運動醫學與人體訓練,持續進修。「無痛訓練」與「運動狀況排除」是他的強項。10,000小時以上教學經驗時數,幫助許多受傷病困擾的客戶邁向健康生活。


作者:Gina護理師

一位工作超過10年的護理師Gina ,熱情分享,喜歡與人溝通。目前在洗腎中心擔任護理師。曾擔任醫院病房超過3年以及教學醫院洗腎單位3年多的工作經歷。

輪班忙碌步調讓飲食極不規律,一杯珍奶就是撐一天的精神糧食。造成體檢報告都是紅字居多,體態也是臃腫許多。後來迷上健身運動,愛上替自己備餐,讓體態與精神都有顯著改變!

© 2024 Gymnomad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